主菜单

西安市甲骨文书法艺术研究院院长周伯衍到我校开展专题讲座《甲骨文构形之美与百年书风流变》

责编: 文玉、郭松 作者: 张力文、魏诗婷、华钇涵 发布时间:2025-10-14 浏览量:70

周伯衍

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,陕西省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副主任,西安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,西安市甲骨文书法艺术研究院院长,西北大学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副院长,中国散文学会会员,主要研究方向为写经书法艺术和古文字书法艺术,文学学士、工商管理硕士、高级记者,历任多所大学兼职研究员、教授。

著作:《跨界的体验》《重返敦煌——敦煌书学溯流与当代意义重构》《周伯衍书法艺术》《风追甲骨——周伯衍甲骨文书法艺术》《润诗新篆——周伯衍古文字书法艺术》《执甲稽古——甲骨文里的早期中国》。

举办:《妙行无住——周伯衍写经书法艺术暨文献展》《风追甲骨——周伯衍甲骨文书法艺术巡展》。

 

10月12日晚,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、西安市甲骨文书法艺术研究院院长周伯衍教授,应邀在我校西校区大礼堂开展以《甲骨文构形之美与甲骨文书风百年流变》为主题的学术讲座。讲座旨在深度解析中国最古老成熟文字——甲骨文的双重魅力和价值,系统领略其构形美学特质与书法艺术风格。

 

讲座中,周伯衍教授围绕甲骨文的背景呈现、构形之美及书风流变三大篇章,层层递进地阐释甲骨文的文化内涵。他指出,甲骨文作为汉字的源头,需从文字学视角开展深度研究。周伯衍教授以四大文明古国古文字发展脉络为参照,强调唯有甲骨文实现了传承延续与体系拓展,探究甲骨文内涵不应局限于文字释义,更需回归文字本体,追溯其起源与演变逻辑。

在甲骨文构形美学解析环节,周伯衍教授将其美学特征归纳为笔画美、情态美、几何美与章法美四大类,并结合专业理论详细解读。在契刻技法上,阐述了甲骨文线条的刚柔变化与质感特征;在情态表现上,指出甲骨文以简洁直观的形态实现表情达意;在几何美学上,重点讲解黄金分割率、对称原理、视图原理在甲骨文中的应用,并引用河南省文物局相关研究成果,说明这种视觉舒适度是古代先民在长期实践中逐步探索形成的;在章法布局上,介绍甲骨文书写方向的多样性(含从上到下、从右到左等形式),并分类说明了甲骨刻辞的类型。周伯衍教授强调,不拘一格的章法形态为后世书法创作提供了重要借鉴,同时呼吁古文字书法艺术创作需坚持“字有所源”的学术原则。

随后,周伯衍教授详细讲述了甲骨书风的百年流变,梳理了百年来甲骨文书法艺术的发展脉络,明确其核心演进路径。从早期由学者主导的业余探索阶段,逐步过渡到当代由书法家引领的专业创作阶段;从以临摹复刻为主的传承阶段,发展为追求个人艺术风格的创新阶段。

此次讲座从“形”(构形特征)与“神”(文化内涵)两个层面,深入浅出地解码甲骨文的内在美学价值,有效激发了师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与热爱之情,帮助师生深刻理解文字作为文明传承载体的重要意义,以及历代学者、艺术家在文化传承与创新过程中展现的智慧与匠心。全场师生以“古”(历史起源)与“今”(当代发展)为主线,清晰把握甲骨文书法风格的外在演变轨迹,圆满完成了一场关于汉字源头美学的深度启蒙与审美教育活动。(董婷婷/摄)